未来,洪湖将积极承接武汉产业转移,以此作为洪湖实施壮腰工程的“总动员令”,主动对接,加快融入,争当荆州实施“壮腰工程”的排头兵,力争进入全省县域经济考核前30 名和荆州市综合经济实力前4 名,实现县域经济的全面振兴和崛起。
新闻背景:洪湖,因水得名,以水扬名,栖水而息;洪湖,地处中南腹地,傍长江,枕洪湖,毗邻武汉,与咸宁、岳阳隔江相望;
洪湖,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曹操屯兵于此,陈友谅驰骋于此,成吉思汗后裔隐居于此,洪湖赤卫队战斗于此,洪湖岸边,无数英雄史诗;洪湖,生态秀丽,美丽富饶,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洪湖鱼米香。
洪湖,武汉城市圈观察员城市、中国旅游城市、全国淡水水产市(县)、中华诗词之乡、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市)、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湖北省园林城市、湖北省卫生城市、湖北省文明城市……
洪湖,有好风借力,正在扬帆起航。
洪湖,已厚积薄发,正在迈步跨越。
——沿仙洪线,游览洪湖,是一幅秀美俊俏水乡新村的诗意画卷;
——经汉南线,顿步新滩,是一片工业新城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曲径探幽,扫描府场,是一个蕞尔小镇闻名全国的雄风万丈;
——乘风翱翔,俯瞰洪湖,是一块无暇宝玉即将闪亮夺目光耀……
过去五年,洪湖成绩辉煌;黄金机遇当前,洪湖万事俱备;放眼未来,洪湖必将激情跨越!
“积蓄能量,蓄势待发”
五年来,洪湖完成了量的积累。
2011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89 亿元,比2006 年增长120%,年均增长12.7%;固定资产投资67.89 亿元,比2006 年增长290%,年均增长31.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27 亿元,比2006 年增长180%,年均增长23.2%.
透过数字,洪湖多年来精心推动的“工业兴市战略,水产旅游两大特色产业”,取得了璀璨的成绩。
从73 家到143 家,全市主营业务收入500 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翻了一番;连续5 年入围全省重点扶持产业集群,府场经济开发区石化设备制造产业中气十足;确定为全省6 家重点水产品加工园区之一,洪湖经济开发区水产品加工园强势出击。
过去五年,洪湖水产业淡水养殖面积和产量,继续稳居全国县市;水产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洪湖清水”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洪湖渔家”生态鱼品牌代表湖北三大水产品牌之一面向海内外推介,“洪湖莲子”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以“洪湖岸边是家乡”湿地生态旅游城为代表的一批旅游项目开工建设,首期投资3.2 亿元的悦兮半岛国际温泉度假村开业,湘鄂西苏区革命历史纪念园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群改扩建顺利完成,洪湖旅游区荣获“灵秀湖北十大旅游新秀”称号。
五年来,以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建设,投入资金近27 亿元,完成了包括新滩东荆河大桥、仙崇公路洪湖段省道扩建改造在内的涉及水利、交通、安全饮水、土地整理、电网升级改造、农村环境整治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城镇化方面,洪湖市抓紧旧城改造实现“西优”,同时提速建设“洪湖岸边是家乡”湿地生态旅游城、滨江度假区推进北延。主城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功能基本配套、城市人口初具规模、产业发展相对集中,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已达20 平方公里,拥有人口20万;中心集镇建设加快推进,涌现出府场工业、峰口商贸等一批特色城镇。
五年来,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乐得实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民和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2006 年的3538 元、7429 元增加到2011 年的7458 元、12788 元,年均增长16.4%、11.4%.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城镇居民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农村特困人员、“五保”供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就业再就业工作迈上新台阶。
洪湖,已经步入一个健康、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一个开放的洪湖、发展的洪湖、跨越的洪湖正在迅速崛起。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如今,洪湖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从全省看,湖北高铁快速发展,“黄金十年”的历史机遇前所未有。
从荆州看,在省级战略“壮腰工程”的实施中,洪湖必将受益。
从自身条件看,多年的“打基础、管长远”打下了牢固的发展基础。
府场曹市石化装备制造园区,城区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园区,与武汉合作共建的新滩新区,这三大园区如同三驾马车,分布洪湖东、中、西部,并驾齐驱,共同支撑起洪湖的产业基础。
府场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湖北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之一。弹丸之地的府场,以占洪湖1%的土地、3%的人口,贡献了洪湖30%的生产总值和35%的财税收入。
洪湖经济开发区是省管经济开发区。地处洪湖中心,交通便捷,无论是水运或者陆运,皆是佳区域。今年,10 家规模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9.2 亿元,入库税收813 万元,固定资产投资4.85 亿元。
新滩新区地处新滩镇,紧邻武汉,是湖北省进入“两圈一带一区”的“节点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的战略思路,洪湖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共建,实现共赢。共引进企业26 家,在建14 家,总投资近30 亿元。规划2020 年,新区工业产值将突破1000 亿。
三大产业园区,将形成三个百亿特色产业,引领洪湖经济快速发展。
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8.21 亿元,同比增长1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40 亿元,同比增长21.8%;固定资产投资39.13 亿元,同比增长30.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4 亿元,同比增长24.6%;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6.48 亿元,同比增长54.4%.不仅仅是工业基础,洪湖的硬软环境基础正在日渐改善,多年期待的洪监高速已经全面动工;干部作风基础更加务实,抓工业、抓招商、抓项目、抓落实已经凝聚为共识,正在形成强大的发展气场。
“砥砺前行,激情跨越”
洪湖,从来不缺“精神”。
八十多年前,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先后5次到洪湖。他被洪湖人“向天大的困难进军”的精神所感动,多次提到“洪湖精神”——同舟共济,百折不挠。求实创新,建设天堂。
十四年前,洪湖面临有史以来大洪水,时任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亲临洪湖,指挥抗洪,被解放军子弟兵和洪湖老百姓的精神所鼓舞,在长江之畔总结出了伟大的“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伟大的“洪湖精神”和“抗洪精神”,深刻反映了洪湖人民不畏艰难、善抓机遇、敢于胜利的性格秉性,是历史赋予洪湖的宝贵精神遗产。
放眼未来,这些深厚的精神底蕴一定能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跨越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但洪湖必将咬定青山、奋力超越!
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洪湖振兴
□ 中共洪湖市委书记 邹太新
荆州第四次党代会提出,洪湖要积极承接武汉产业转移。我们把这作为洪湖实施壮腰工程的总动员令,充分利用背靠大武汉的区位优势,主动对接,加快融入,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争当荆州实施“壮腰工程”的排头兵,力争进入全省县域经济考核前30 名和荆州市综合经济实力前4 名,实现县域经济的全面振兴和崛起。
扩园区,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举全市之力,按照“七通一平”(路通、电通、气通、邮通、网通、电视通、排污管道通,地平)要求,进一步完善三大园区(洪湖经济开发区、府场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滩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三大园区新增开发面积20 平方公里,新引进企业50 家以上。尤其是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共建新滩新区,举全市之力承接产业转移,力争今年完成投资5个亿,新建开发区面积10 平方公里。将其打造成武汉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以城带乡的试验区、荆州“壮腰工程”的桥头堡和湖北版“昆山”。
上项目,提升产业发展速度。组建项目建设办公室,狠抓重点项目“三个一”,即一名市领导挂帅、一名局长负责、一个专班服务,实行半月一通报、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排名、半年一考评、全年结总帐的推动机制,做到项目签约一个,落地一个。重点抓好中兴能源二期粮油深加工、德炎水产示范园、长江石化出口产品扩规扩能等30个重点项目建设。上半年,开工建设项目63 个,完成投资11.50 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28 个。石化设备制造、水产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加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四大产业集群日益壮大,产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80%以上。
抓招商,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突出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着重加大对水产品、旅游和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引资力度;实行一条信息一名市领导、一个责任单位跟踪对接,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上半年,全市签约新项目19 个,协议投资241.58 亿元,到位资金26.48 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21.25 亿元,引进省外资金19.19 亿元。一批投资过10 亿、20 亿的项目签约。
优环境,保障产业发展转移。积极推进洪监高速、仙崇一级公路、新堤港区、两座长江大桥(乌林、燕窝)建设步伐建设,让洪湖融入全省、全国交通大动脉。以更大的力度精简审批事项,创新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坚持市级领导联系重点规模企业制度,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强化行政效能监察,用好治庸问责“杀手锏”,重点对不想服务、不愿服务、不会服务的对象进行问责,全力打造优发展环境。
党报点评:壮工业 促跨越
建设工业园区不仅是打造洪湖承接武汉产业转移的载体、荆州实施壮腰工程的“桥头堡”,其目的正是为了壮大洪湖工业经济总量,奋力推进洪湖现代工业跨越发展。
对接实施壮腰工程,洪湖的目标也十分明确:强力推进工业兴市战略,全力打造滨江现代工业城、生态文化旅游城、水乡园林宜居城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其中,更提出高标准规划新滩工业园、洪湖经济开发区、洪湖石化装备产业园,让工业园成为促进洪湖跨越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除了积极招商、建设平台、培植产业外,洪湖还应着力优化承接产业转移的“软”、“硬”环境,以及着力构建配套武汉、依托中部、面向全国的一系列特色产业和服务配套基地,增加吸引力和竞争力。让承接产业转移成为壮大工业、助推洪湖跨越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荆州日报)